杨 洋
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。文学功底扎实,常年在北语兼授汉语、中国山水画、篆刻课程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学培训师,北京新东方优秀教师。
总述:
本试卷难度适中,按照海淀试卷一模往年的命题思路,基本处于抄用往年、将与今年高考真题思路多数相反的尴尬状态。今年因有试卷结构的微调,有各别新题型出现,例如古文翻译和12分的阅读延伸题,但这是今年试卷分数调整的设想情况之一,随后杨老师会在视频中全面讲解今年可能变化的几种情况。
一模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于既有语文考题的解题能力,几乎没有预测试题的能力。所以各位考生可以参照一模试卷估报志愿,但还应在高考前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全面的复习。
另外,北京新东方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按照一模时间严格参加模考,文后会附上我的试卷照片。其实,真正让老师来动手做一遍题,让学生来评卷,你就知道老师的水平高低。
当然,精彩讲解更加重要。本试卷题目有大量结合时事背景设题,若能洞悉命题背景,再难的题目也得心应手。
一、语文基本知识:
1、C
【解析】A.怨天尤人 曲qū;B.沉湎 婢bēi ; D.破涕为笑 慓piāo
"尤"是文言文重要实词,是长得奇怪的植物,故引出"责怪"之意思。"曲"字只有音乐之意时才念三声,"沉湎"体现了北京卷真题偏旁一致即正确的原则,"婢"字则是设题在声旁。都是常见考法和内容。
2、B
【解析】 A南辕北辄指目的与行动相反 C笔走龙蛇指书法雄健 D蔚然成风指形成良好风气,皆不符合题干内容。B专指长辈对小辈恳切地教导。
3、C
【解析】 A主干中"抓住"的宾语残缺,B数词制造歧义,价值4000元和废弃物矛盾,D"其"字不同的指代方向制造歧义。主干、数词、代词是杨老师在课上反复讲过后病句标志,只要能够认识这些字就能够精准判断命题思路。
4、D
【解析】 关注横线前后的提示信息,尤其是第三行分号隔开前后内容,"神经兴奋异常"是重要提示。
5、A
【解析】 古体诗不严格压韵。
【总解析】此部分题目皆为常见命题思路,任何一题都不应错。如何某个选项出现了问题,一定要深入理解此选项代表的题型,并给予深入复习。
二、文言文:
6、C
【解析】"相夸"与"相胜"相互解释,"胜"必翻为动词,意义接近"夸耀"、"攀比"。前几天我刚讲过2012朝阳一模一个题目,"小不得僭大,贱不得逾贵",前后并列互解,"僭"即为"逾越"。
7、D
【解析】"为"字皆表被动,特别是第二句明显的"为˙˙˙所"结构表被动。此题错误的同学要复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四种。
8、A
【解析】并非转折结构,而是并列式结构。
9、A
【解析】并非改变当地民俗,而是当地本来就民风纯朴。
10、翻译:
(1)自从(在这个地方)与中原各国交往,才失去了它旧有民风。
(2)人有欲望,哪里是尽头呢?
【解析】没必要考偏字"洎",但你可以通过全段内容了解,这个地方以前民风淳朴,正是和中原交往才变得不同,三点水和后面的"通"字相互解释,必可解为"去到"之意思。"故"字作为120实词一定要懂得翻译为"原来"的意思,整句就通顺了。事实上,全国和山东一直都在考查翻译,第二句的特殊句式就是必考点。同学们一定要了解设题点,答起题来才得心应手。因此,杨老师已经在人人网和博客上发布了120实词和18虚词的讲解,此为必考内容,复习好必可得分。
总述:
文言文今年很可能会加大考查难度,背好实虚词至少可以保证前两题不错,但要全对,甚至如果出翻译题都不失分,就要理解文章的论述思路。
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是归有光写的一篇议论文。第一段从二子的字"德实""文华"的论述就可看出归有光对于形式与实质的看法。第二段,抓紧"圣人"二字表示必为正例正论,立刻读懂全篇,对于朴素生活、淳朴民风的向往。第三段,"少时所见"和"今不知"正反合论,杨老师的学生们一定对这样的论述方式相当熟悉,于是深入理解此文是对曾经民俗质朴本色的赞美,对现实人们的浮夸进行批判。最后一段,总结二子之字的内涵,并提出作者的殷切希望。
各位同学务必了解一篇文章的行文思路,才可以将文言文完全读懂读通。这样即使遇到一两个难字也不必担心。而对于常见议论文的阅读方法,把握转折、因果式显得尤其重要,这篇文章有过去和今日的比较,这是典型的崇古思想,抓住正反方向内容的任何一方都可突破全文。
这篇文章的命题意图对于时政有鲜明地呼应,如今提出不铺张浪费、主张勤俭节约,特别是"光盘"行动,都体现着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。同学们一定要在最后阶段关注我在人人网和博客上关于时评的讲解,一定会在高考的试题中充分体现。你了解了这些内容,就可以从命题者的角度深入理解题目内涵,解题时就会成竹在胸。
三、古诗词、断句:
11、
(1)B
【解析】"千年豪杰"与"万里风涛"对仗,结合注释你就能明白,这是在赞美自己的朋友,可不是夸赞古人。更何况,辛弃疾报国无门的词作中的感情,和破金前与友人共勉的词能是一个意思么。理解一首词要进入画面,理解高考古诗要利用注释。杨教师讲过一句口诀"诗里情景释里详",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。
(2)我的学生们必先懂得分点设答,4分题先分成两点,你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的角度作答,都要能分成两点,如下示例。
内容角度:
①写景: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、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;尾联写倚剑高歌,慷慨豪饮,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
②写情: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,表现出勇往直前,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。

<!--[endif]-->
语言角度:
①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,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像首联中的"插""压"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。
②颔联中的"万里""千年"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,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。
12、断句
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,而北望齐,曰:"美 哉// 国 乎 /郁 郁 蓁 蓁 /使 古 无 死 者/ 则 寡 人 将 去 此 而 何 之 /俯 而 泣 沾 襟/ 国 子 高 子 曰/ 然 /臣 赖 君 之 赐/ 疏 食 恶 肉 可 得 而 食 也/ 驽 马 柴 车 可 得 而 乘 也/ 且 犹 不 欲 死/ 况 君 乎!"又俯而泣。晏子曰:"乐哉!今日婴之游也。见怯君一,而谀臣二,使古而无死者,则太公至今犹存,吾君方今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,惟事之恤,何暇念死乎!"
( "/"处为必断句处,"//"为可断可不断处。每答对2处得1分。答错2处扣1分,扣完5分为止)
[参考译文]齐景公在牛山上游玩,向北望着齐国,感叹道:"多美的国家啊,草木茂盛,郁郁葱葱!假使自古以来没有死,那么我还离开这儿去哪里呢?"说着便低头哭泣,泪水沾湿了衣襟。国子、高子说:"是啊,我们依仗君王您的恩赐,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,乘的是驽马柴车,尚且还不想死,何况是君王您呢?"(景公听了)又低头哭泣。晏子说:"可笑啊!晏婴今日游玩,见到了一位怯懦之君,两位谄媚之臣。倘若自古以来没有死,那么太公今天还活着,我们君王当今可能正披着蓑笠站在田间地头,考虑的只有眼前的事,哪有工夫念及死啊!"
【解析】断句满分一定要抓住谓语、特殊句式(判断句、疑问句)。中间部分 臣 赖 君 之 赐/ 疏 食 恶 肉 可 得 而 食 也/ 驽 马 柴 车 可 得 而 乘 也 正是重复对仗要断成两段之处。另外,景公、晏婴的话里可以看到正反论述的方向,内容通晓了断句自然简单。
四、说明文:
14、C
15、评分要点:人与自然合为一体,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(1分);人不能违反自然的运行规律,要顺应天时(2分);对自然要取之有度,不能恣意妄为。(2分)
16、评分要点:有一定的礼制(制度)规定,在各方面须有度有制,不得逾越(1分);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崇俭去奢,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(1分);加强监督,对违规者有相应的舆论谴责和制度惩处(2分)。
【解析】梳理其中的论述思路是破解说明文最重要的方法:
题目:论述古人的生态智慧,所以文章中必然解释何为生态智慧,而崇古思想再次告诉我们,古人的生态智慧是值得今人学习的。讲到这里,你会发现文言文和说明文在这次的试题中内容非常接近。
第一段即提出"生态智慧"概念,第二三段讲解古人在时间方面体现出的生态智慧,第三四五段都是举例,完全可以略读,设题再看,不设题就算,只是辅助理解的内容。第六段重要,总结概念,提出古人对时令的看重,甚至是统治者的治国策略。第七段直接采用递进式,进一步分析古人的政治、文化生活中生态智慧的体现。读到这里,听过杨老师春季班或海淀剧院讲座的学生们已经豁然开朗,原来就是在结合时政谈现在中央对于勤俭作风的回归啊!习近平在1月24日提出"厉行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",成为在时政的热点,也代表今年的重要命题思路,请切记:任何文科的考试都是对时政的映射,任何洞悉高考命题的老师一定会在考前从时事的角度讲解、预测。最后一段直接总结全文主旨和创作意图,就是弘扬传统美德中勤俭节约的风俗。
时事材料补充:在1月22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:"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,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,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。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,大力宣传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,努力使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"
如果你看到此题后连命题思路都了然于胸,连出题人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你都一清二楚,还有什么题目能够难得住你呢!15题回到文中从你划分好的段落内涵去寻找,16题在第七段中进行概括即可。